实际上,今年不仅增加了网上预约制度,还只设置两个入口通道,其它路口实施“只出不进”管制措施,以保证会场秩序;同时增加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疏导等。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依然不足。
第一,由于对只有一个入口的公开提醒不足,提前量不够,大量游客并不能快速找到入口,而是一次次在花城广场周边入口挨个“试错”。“如果满大街都有提示,短信、微信均有发送相关信息,就不会造成类似的混乱。”暨南大学大二学生小刘说,“点开灯光节公众号的‘游玩攻略’,显示的居然还是2017年的信息。”
第二,现场指引需更明显。相比广州灯光节主要依靠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指引,里昂灯光节游览区所有的路灯以及其他功能性照明均带上了临时性的“红罩子”,变身指示灯,游客只要看着红色光引导,就能找到观赏区,而每一处大型灯光表演结束,均会在建筑上投影出大幅的退场方向,引导人流快速疏散。
第三,交通疏导应更人性化。不少参加了开幕式的市民指出,当天地铁“飞站”,珠江新城附近的公交站点取消,主办方又没有提供接驳巴士,出租车和网约车一车难求,使人在花城广场的他们形同陷入“孤岛”。
举办灯光节有利于宣传广州,拉动产业发展,提高人们文化娱乐生活水平,是值得去做的,但在做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改进安全、交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既然无法依靠公共交通,就应实时监控当天人流情况,提供接驳车辆;拉长活动时间,同时也延长宣传周期,以减少人流量集中出现;加强网上预约服务,会场观看攻略以及注意事项让市民提前了解,使观看更加有序。“灯光艺术作品一年比一年炫目,但只有服务更人性化,才会让市民真正体验到灯光节的乐趣。”
人流量超出负荷时,灯光节采取了“熄灯”叫停的办法,这是否能说明主办方有风险管控的预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