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过程中,现代企业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强调能源管理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强化能源管理的措施,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为此,以下将展开相应的论述,以供参考。
(一)完善能源管理机制
在企业贯彻落实能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源管理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法则与参考依据。为此,现代企业必须要积极构建包含节能法律法规要求、能源利用、计量、统计、监察以及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能源管理机制,并且在实践方面,需始终遵循管理制度要求,积极进行能源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强化能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二)落实节能责任目标管理
现代企业应以领导为核心并担任组长,积极组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进而对企业节能工作的开展实施系统化研究与决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发展规划与生产组织都应当将能源的优化利用作为重要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层面节能目标,并且在单位领导绩效考核中,将节能目标的完成状况纳入其中,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这样一来,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性才能够不断提高。
(三)完善能源介质计量
在现代企业开展能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源计量也是关键的基础工作内容。只有确保能源计量的器具配置完整,且能源统计准确,才能够更深入地分析能源的利用效果,挖掘更深层的节能潜力。其中,应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和标准,对企业的能源计量加以改进和完善,进而为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提供可靠性强且准确性高的能源计量数据信息,并且为细化管理、能源的利用分析与考核等奠定坚实基础。
(四)严格管理耗能设备
在企业节能发展的过程中,耗能设备占据主体地位。为了进一步增强节能工作的效果,必须要保证设备的节能性,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为此,企业在选择耗能设备的过程中,应综合衡量其能耗的指标与长时间稳定运行能力。与此同时,要将国家和行业所推荐的高效节能设备作为首选,并且及时更换高耗能设备,尽可能使用节能型设备。在此基础上,应强调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尽量规避设备的故障发生,贯彻落实设备运行效率的监测工作,使得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水平得以提高。 (五)开展能源统计分析管理工作
在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中,能源统计分析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其中,在能源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能源实际消耗的情况加以掌握,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技术与管理方面采取必要的改进策略,进而明确能耗的定额。而现代企业需要积极构建能源统计分析分级管理的模式,并且针对各级的能源数据开展统计分析工作,进而对各个生产系统的问题予以及时地发现,对存在的能耗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地查找,借助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应用,进一步推进改进工作的开展。
(六)能耗定额与奖惩管理
在能源供应计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强调能耗定额管理的作用。必须要保证能源消耗定额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与生产计划相互结合,采取必要的修订措施。其中,能耗定额的考核内容主要就是影响生产与成本程度相对较大的能源介质。除此之外,要有效地构建能耗定额考核以及奖罚机制,确保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企业内部员工加以鼓励与调动,使其在节能方面的积极性得以被调动。
(七)落实能源成本管理
节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能源成本的支出,所以,在落实能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将能源成本作为核心,以此为基础实现能源成本管理的目标。对于日常能源管理工作而言,需结合成本最低化的基本要求,对能源利用的流程进行有效地研究,进而制定出工艺、操作、能源介质使用以及配料等方面的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强调能源成本考核的作用,将能源成本考核重要性突显出来,为各单位的能源成本降低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落实能源质量管理
在现代企业生产与设备稳定运行过程中,能源质量与经济效益间的联系十分紧密。站在节能角度分析,只有能源的质量高且稳定,有效促进企业的稳定生产与节能目标实现。现代企业需要强调对进厂能源质量的检查作用,特别是检验与分析,使得能源质量更加稳定。除此之外,还应当强调企业二次能源质量控制与检验的重要性,确保能源介质运行的参数是稳定的,进而为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自动化调节提供必要的保障。
(九)落实能源监察管理
在企业能源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注重能源监察管理的重要作用。其中,企业能源检查可以严格监督并检查能源泄漏或者是滴漏等现象,而且能够评价并监督用能的工艺以及设备运行的方式,对用能企业加以必要的指导,确保用能方式选择的最优化。与此同时,还要对能源监察管理模式加以转变,不应仅依赖经济处罚,而是要贯彻落实能源监察通报机制,对用能的不合理情况加以遏制与纠正。
(十)优化利用能源
能源优化利用始终是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与发展方向。为此,应积极践行能级匹配、梯级利用以及温度对口等基本原则,以保证能源利用的优化性。其中,能源需要按质加以利用,且作为能源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展开深入研究与探索,以期能够探索最优化的生产工艺与生产模式,确保能源利用率的全面提升。
(十一)发挥能源管理中心作用
近年来,伴随能源实际利用效果的增强,始终沿用既有能源管理模式无法与精细化管理需求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创建能源中心,确保对能源进行实时平衡预测,保证系统运行的优化性,对故障加以诊断和分析,同时有效地采集并处理数据信息。这样一来,在能源管理中心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能源系统集中化管理,且分配得以优化,促进分散控制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大型企业而言,能源中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必须要将能源管理中心集约化的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全面优化利用能源介质。
(十二)构建能源管理机制
众所周知,节能工作的系统性与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而能源管理机制则始终根据系统管理的基本原理,借助完善的标准与规范要求,针对能源进行合理地设计、利用与回收,并实现规范性管理的控制目标,使得能源机制的有效性充分彰显出来,更好地落实节能目标。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所以,现代企业也应当合理地组织并构建能源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能源全过程标准化的闭环管理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能源管理能够使现代企业利用能源的效果不断提升,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量,节省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积极调整组织的结果,对节能技术加以改造,才能够使能源管理的质量不断强化。企业的能源管理具有系统化特征,其中所涵盖的企业管理内容诸多,所以只有将能源管理作为主导,并且和其他专业管理相互配合,才能够进一步增强节能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