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企业重要的是如实披露信息;快速退市制度要有相应的法律准备,监管也要变化
3月22日,上交所披露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3月27日,上交所共受理8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3月28日,上交所又披露了两家科创板上市申请受理企业。如何看待科创板受理亏损企业、科创板还有哪些短板要补?如何看待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新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在吴晓求看来,科创板更关注企业的成长价值,而不是企业现阶段盈利与否。他同时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必须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帮助投资者识别企业的成长价值。而对于注册制和科创板的思考,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现在看,为什么中国机构投资发展不起来?因为一些机构公信力差,没有人相信你,这就要命了。之所以我们一些机构的名誉信用比较差,这是因为频频出现老鼠仓,没有人愿意相信出现老鼠仓的机构投资者。这些经理不可靠,诚信、道德约束差,水平也不怎么高,投资者凭什么把钱给这些人?
这样就有一个悖论了,一方面投资者结构要调整,但现在的一些机构经理存在问题:诚信不高、道德水平也不高、法制水平低、专业能力也并不是很强,但总得想办法提高这些人的道德素养、道德约束、提高其专业能力,在彻底的消灭内幕交易、老鼠仓后,他们就开始有公信力了。没有公信力,机构投资者是不会发展起来的。
投资者的结构也要调整,这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市场应该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意味着资本市场的这些资产是要转型的,要和经济社会有很好的关系,要体现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状态和趋势,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就非常的重要。”吴晓求称。
吴晓求认为,过去的资本市场更多的是选择一些成熟的企业,重历史、重现状、重盈利,未来的预期则不是重点,在此背景下,历史业绩辉煌、现阶段也表现不错的企业会成为被选标的。值得注意的是,吴晓求认为这类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入衰退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这类企业成为我们市场的上市公司主流,市场财富管理的功能就会大幅度下降。”
吴晓求进一步解释,科创板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要让未来有成长性的企业上市,重视产业属性的同时也特别重视企业的周期性特点;第二是企业是否存在投资价值将交给市场和投资者来决定,“不同的投资者对不同的企业有完全不同的判断,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资本上才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