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郑州职能部门“误传”辟谣,还是权威媒体对新闻事实“纠偏”,都没让舆情平息下来。目前,“花34亿给河道贴瓷砖”的说法,依然占据着热搜。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这份公告包括当地义正词严的辟谣,都是粗线条勾勒,并没有具体项目的开支明细,并没有打消公众的疑虑和不解。
“河道贴瓷砖”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到底存不存在浪费?到底算不算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大理石到底是贴在河道上的,还是人行步道上的?到底花多少钱?当地需要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来回应网友们和舆论的关切。
更令人担心的是,“河道贴瓷砖”到底成效如何?是否安全可靠?据业内专家介绍,河道贴瓷砖不利于水流的自然运动,会影响河道的水力特性和水文特性,增加河道的阻力和水位;同时,不利于河道的生态修复,会影响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和自净能力,降低河道的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此外,也不利于河道的安全管理,会增加河道的维护成本和风险,容易造成瓷砖脱落、堵塞、损坏等问题。
“河道贴瓷砖”会不会出现影响安全运行、生态环境、增加维修成本等情况,不能靠专家的“一家之言”。当地政府有必要组织专家学者,对“河道贴瓷砖”项目,尽快做出科学评估和精心论证。若发现有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叫停。这样做不仅能增强这一民心工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能确保不浪费财政资金的“一分一厘”。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