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6月26日收盘,涨停的21家创业板公司中,除了两家新近上市的次新股、三家大市值公司之外,其他多数市值在45亿元以下。其中,40亿元以上的两家,30亿元至40亿元之间的7家,剩余的市值全部在30亿元以下,其中还有一家目前市值不足18亿元。
上述部分创业板公司中,部分2018年净利润出现了较大亏损。如宝德股份,2018年净利润亏损5.7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6.28亿元,同比分别大幅下降2048.93%、3785.29%。2019年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润再度亏损6318万元,同比下降583.64%。
先锋新材(300163.SZ)已连续两年亏损。2017年、2018年,先锋新材均录得亏损,净利润分别亏损2795.4万元和2.01亿元,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亏损3376万元和2.09亿元,亏损规模明显扩大。2019年一季度虽然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122万余元。
监管此次修订重组办法,意味着创业板借壳即将破冰。在此背景下,一些创业板股票已经连续涨停。除了宝德股份,汇中股份(300371.SZ)、龙源技术(300105.SZ)自6月21日以来均已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均超过46%,目前总市值分别为25.22亿元、33.66亿元。
此外,农尚环境(300536.SZ)近期也录得可观涨幅。从6月14日到26日收盘,其股价从8.07元上涨到12.29元,累计上涨4.22元,累计涨幅超过50%。
“以前壳价都在20亿以上,创业板不能借壳,壳价都比较便宜,而且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某资深前券商投行人士说,现在创业板潜在壳资源股价上涨,是市场开放初期的正常反应。
上市渠道增加,壳炒作春风不再
在业内人士看来,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对于提升创业板质量来说,有多方面的好处。
“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业板借壳,特别是一些有技术、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能改善被借壳公司质量,直接提升公司估值。”深圳某私募研究人士说,质量较高的资产注入后,也能让创业板焕发新的生机。
除了允许创业板借壳,此次重组规则修订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拟取消重组上市认定标准中的净利润指标。申万宏源认为,净利润要求,在重组上市较易触发,取消后有利于资产规模较小,但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不过,这也引起了市场的一些担忧。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追逐热点、业绩承诺等方式,频繁收购以提高公司估值,产生大额商誉、业绩承诺难以兑现等风险。净利润要求放宽后,要警惕个别公司借机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11日以来,某小市值创业板公司股价从2.91元,大幅上涨到26日的3.95元,其间累计上涨1.04元,涨幅接近40%。而2018年上半年开始,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已数次转让所持股份,但最后都无果而终。
“不用太过于担心,这是壳价‘水位’问题,以前创业板不能借壳,所以‘水位’比较低,现在放开了,‘水位’就上来了。”上述前券商投行人士说,创业板潜在壳资源股近期上涨,是短期现象,不用过于担心这个问题。
而上述深圳私募人士则认为,随着科创板开板在即,以及创业板改革推进,A股上市将越来越接近注册制,壳资源供应将大幅增加,因此壳资源炒作是个伪命题,未来持续炒作空间并不大。而目前的上涨,可以视作投资者信心回升的反应。
而证监会本次重组办法修订更是指出,坚决遏制“忽悠式”重组、盲目跨界重组等市场乱象。
“就算是有个别股票出现炒作,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如果有问题,让市场自己去解决。”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说,上一波跟风、跨界收购形成的商誉风险,已经引起了市场警惕,如果再有公司这么做,投资者完全可以用脚投票。
而证监会也在6月20日明确表示,坚决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