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利用桑枝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实现“变废为宝”,是宜州区现代农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小缩影。近年来,该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农业振兴三年行动,加大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创新转型补短板增后劲,深挖农业农村资源潜力,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资源保护良性循环。该区加大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基础,提高耕地质量。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加强耕地“非粮化”与撂荒治理,今年上半年“非粮化”治理面积2652.05亩,撂荒地治理1990.8亩,其中种粮面积372.58亩。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持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狠抓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大力推广“微生物+高架网床”生态养殖,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5%,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技术创新增强后劲。该区按照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创新,狠抓桑蚕良种繁育、桑蚕种养智能化省力化机具研发、高效省力化、智能化养蚕技术等科技示范。今年上半年,建成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4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示范16项,推动小蚕共育、方格簇营茧、鲜茧缫丝等先进技术推广和使用,促进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延伸发展。截至今年7月,该区生产蚕丝被8.2万床,生产桑枝食用菌175.6万平方米,产鲜菇7383吨,综合利用总产值达8096万元。
深挖潜力提高效益。该区深挖农业农村资源潜力,把生态农业生产、乡村振兴与田园综合体、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养生旅游等服务业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观光园、度假村和农业园区,提升现代农业的绿色生态、康养文化、科普展示等价值,培育农业新型业态,进一步拓展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农业生产、储藏、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衔接,积极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以项目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确保生态产业项目引得进、建得成,提高生态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今年上半年,该区蔬菜种植面积16.93万亩,产量35.50万吨,猪牛羊禽类肉产量1.71万吨,水产品产量0.718万吨,农业总产值达11.37亿元,同比增速7.93%。
射洪生态农业元宇宙:https://shstnyyyz.com/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